【问答题】

沈括《活板》原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异,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异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探究·练习

一、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我国及世界科技史上有怎样的地位读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

二、“为”基本意思是“做”,动词,但在句子里根据上下文翻译成不同的动词。它也可作介词,还可作其他的词。找出课文中有“为”的句子,整理在笔记本上,比较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2.用讫再火令药熔

3.测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4.旋刻之

四、下面八句话中加点的词有四组同义词,指出来,解释其意思。

1.薄如钱唇

2.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3.持就火炀之

4.则字平如砥

5.箬篷覆之

6.东坡右手执卷端

7.其船背稍夷

8.细若蚊足

五、熟读本文

单元介绍

本单元以“事理说明”。《活版》与魏学咿的《核舟记》共同组成本单元第三课《短文两篇》,另外还有竺可桢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伽利略的《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贾祖璋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叫三声夸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

问题:

1、从“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引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或“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角度,写出你对《活板》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

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得照抄材料)。

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教学方式。

相关 试题

微信扫一扫,使用拍照搜题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免费拍照搜题

热门试题
微信扫一扫,使用拍照搜题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免费拍照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