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清·郑燮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

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舂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 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 以没世乎!

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

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 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产田。起手便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 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①,更不可当。夫束修②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③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 口;一开口,人便笑日:“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 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

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 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 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④,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 亟宜戒之。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日:“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 ”应之日:“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 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选自郑燮《郑板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注】①小头锐面:这里形容丑陋奸猾。②束修:约束修养。③经济:经世济民。④中馈:指家中供膳诸事。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燮要家人多置办农具,多参加农务,转而又要求家人热情对待贫穷亲朋,并一再表示愿为农夫;回信的一开始,即敷陈叙事,为后文议论打下基础。

B.郑燮认为农夫既苦其身、勤其力,又以耕种养天下人,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工人商人尚且有便民之处,而读书人从来只想着做官攫财,只能居四民之末。

C.郑燮告诫家人要礼待佃户,不要贪求广田;讽刺了唐人《七夕》诗作,阐释天象含义,意在说明社会应重视农耕,体现了他的亲民、爱民、重民思想。

D.郑燮的这篇家书,说家庭琐事,娓娓道来,议社会现象,谆谆告诫,在为人处世上给今天的人们很多启迪;多有口语,晓畅易懂,是传统家书的典范。

相关 试题

微信扫一扫,使用拍照搜题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免费拍照搜题

热门试题
微信扫一扫,使用拍照搜题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免费拍照搜题